—1—
pdca概述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从而也被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施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运转的。
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如何使管理工作能够不断创新发展,最关键的是铺好轨道,理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思路、管理的过程,重在辅导及反馈,以达成共识,共同进步。
pdca的含义如下:p(plan)–计划;d(design)–设计(原为do,执行);c (check)–检查;a(action)–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 个pdca循环里。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有人称其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2—
pdca循环特点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该阶段的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没有标准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循环转动向前。
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它具有如下特点:
(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仅适用于整个工程项目,也适应于整个企业和企业内的科室、工段、班组以至个人。各级部门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里面又套更小的环。
大环是小环的母体和依据,小环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各级部门的小环都围绕着企业的总目标朝着同一方向转动。通过循环把企业上下或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以上特点。
(2)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pdca循环就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循环运转结束,生产的质量就会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3) 门路式上升
pdca循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环,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进一步,水平就进步一步。
每通过一次pdca循环,都要进行总结,提出新目标,再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使品质治理的车轮滚滚向前。pdca每循环一次,品质水平和治理水平均进步一步。
—3—
pdca循环有关问题
随着更多项目管理中应用pdca,在运用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因为pdca中不含有人的创造性的内容。他只是让人如何完善现有工作,所以这导致惯性思维的产生,习惯了pdca的人很容易按流程工作,因为没有什么压力让他来实现创造性。
为此,pdca在实际的项目中有一些局限,因此作为创新型的评价体系,ptc【plan try check】计划/试做/检查完善 ,有一个部分try很重要,要求你去发现寻找新的东西,这在我们国家自主创新中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作为check环节,让人感觉你是自上而下的检查作业,这容易陷入模式思维,即是否按预定框架实现,这check的同时有可能抹杀创新的灵感,因此我们又提出了一种pts【plan try study】。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check > study ,站在学习的心态,时刻保持敏感问题的扑捉,容易发现新的事物,可以提高创新的能力。
其实无论哪种公式或模式,关键是在执行过程中赋予它怎样的思想,尤其是对于check,赋予的思想不同,其发挥的作用自然不同。所有在应用中,还是建议pdca,不用追求公司的变化,而要集中在管理思想的赋予。
—4—
pdca四阶段、八步骤
创新是把一种认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其中存在较大的思维发散空间,结合pdca循环在制造过程中对于质量改进的作用,按照“四阶段、八步骤”的提法,创新过程中pdca循环的运用可以参考图1所示来完成。在实施中应注意任何结论的获得都要以事实为依据,运用统计工具进行合理的分析。
p阶段–计划
即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步骤一:选择课题,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强调的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问题的意识、能力,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分析问题的条件。
新产品设计开发所选择的课题范围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以企业获利为目标的。同时也需要根据企业的资源、技术等能力来确定开发方向。
课题是本次研究活动的切入点,课题的选择很重要,如果不进行市场调研,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就可能带来决策上的失误,有可能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后造成设计开发的失败。
比如:一个企业如果对市场发展动态信息缺少灵敏性,可能花大力气开发的新产品,在另一个企业已经是普通产品,就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选择一个合理的项目课题可以减少研发的失败率,降低新产品投资的风险。选择课题时可以使用调查表、排列图、水平对比等方法,使头脑风暴能够结构化呈现较直观的信息,从而做出合理决策。
步骤二:设定目标,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找准问题后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至关重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种集思广益的科学方法,把导致问题产生的所有原因统统找出来。
明确了研究活动的主题后,需要设定一个活动目标,也就是规定活动所要做到的内容和达到的标准。目标可以是定性 定量化的,能够用数量来表示的指标要尽可能量化,不能用数量来表示的指标也要明确。
目标是用来衡量实验效果的指标,所以设定应该有依据,要通过充分的现状调查和比较来获得。例如:一种新药的开发必须掌握了解政府部门所制定的新药审批政策和标准。
制订目标时可以使用关联图、因果图来系统化的揭示各种可能之间的联系,同时使用甘特图来制定计划时间表,从而可以确定研究进度并进行有效的控制。
步骤三: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
创新并非单纯指发明创造的创新产品,还可以包括产品革新、产品改进和产品仿制等。其过程就是设立假说,然后去验证假说,目的是从影响产品特性的一些因素中去寻找出好的原料搭配、好的工艺参数搭配和工艺路线。
然而现实条件中不可能把所有想到的实验方案都进行实施,所以提出各种方案后优选并确定出最佳的方案是较有效率的方法。
筛选出所需要的最佳方案,统计质量工具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矩阵图都是进行多方案设计中效率高、效果好的工具方法。
步骤四:制定对策、制定计划
有了好的方案,其中的细节也不能忽视,计划的内容如何完成好,需要将方案步骤具体化,逐一制定对策,明确回答出方案中的“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使用过程决策程序图或流程图,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将会得到分解。
d阶段–执行
即按照预定的计划、标准,根据已知的内外部信息,设计出具体的行动方法、方案,进行布局;再根据设计方案和布局,进行具体操作,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步骤五:设计出具体的行动方法、方案,进行布局,采取有效的行动
产品的质量、能耗等是设计出来的,通过对组织内外部信息的利用和处理,作出设计和决策,是当代组织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设计和决策水平决定了组织执行力。
对策制定完成后就进人了实验、验证阶段也就是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除了按计划和方案实施外,还必须要对过程进行测量,确保工作能够按计划进度实施。同时建立起数据采集,收集起过程的原始记录和数据等项目文档。
c阶段–检查
即确认实施方案是否达到了目标。
步骤六:效果检查,检查验证、评估效果
"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的前ceo郭士纳的这句话将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的重要性一语道破。
方案是否有效、目标是否完成,需要进行效果检查后才能得出结论。将采取的对策进行确认后,对采集到的证据进行总结分析,把完成情况同目标值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时,应该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对策,如果是,就意味着对策失败,那就要重新进行最佳方案的确定。
a阶段–处理
步骤七:标准化,固定成绩
标准化是维持企业治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标准化是企业治理系统的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
对已被证明的有成效的措施,要进行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以便以后的执行和推广。
步骤八:问题总结,处理遗留问题
所有问题不可能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遗留的问题会自动转进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对于方案效果不显著的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pdca循环提供依据。
例如:设计一个新型红外滤光膜,完成一轮循环后,进行效果检查时发现其中一项的光学性能指标未达到标准要求,总结经验后进入第二轮pdca循环,按计划重新实施后达到了目标值。
ag凯发k8国际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