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校办学经费主要依靠省财政支持,办学经费多少一直被大众所关注,经费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多寡也一直被广泛讨论,以河南省为例,2023年度预算超过10亿的河南高校中,包括郑州大学34.34亿,河南大学23.82亿,河南农业大学14.99亿,河南师范大学11.72亿,河南科技大学11.18亿。从总量来看,郑州大学与河南大学遥遥领先,是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多吃多占,还是靠本事获取的经费?如何评价?
我们知道,郑州大学是由三所正规本科院校合并而成,34.34亿经费分摊到三所大学,每所大学只有11.4亿,竟然只有河南大学的三分之一!那经费排名岂不是又要排在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之后了?这么算来,不仅不多,反而有点少。
河南省属高校财政经费是按人头算的,而不是按几个学校合并算,也不是看学校有多少教师编制。据悉,河南省早在2018年就开始全面实行生均拨款制度、建立了生均基本支出标准、建立了省属本科高校分类拨款制度。总体来说,这样的拨款制度还是比较合理的。
比如郑州大学,是由三所本科大学合并(原郑州大学、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工业大学),由于学校部分学院学科进行了合并整合,那就不能按三所本科大学的规模、教师编制数来拨款;当然,看人头数,也不能只单纯看人头数,还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质量等因素。
据悉,2011年之前,河南省公办本科财政拨款主要按编制数和编内实有的在职人数核定,这个办法对编制多的学校有利,但是缺点在于,学校培养学生的多少、办学质量的优劣在经费供给上不能体现出差异,也不能体现财政资金的激励导向,学校发展缺乏内生动力和外部激励。
2011年之后,逐步建立完善了生均拨款制度,主要按在校生人数和办学质量来核拨经费,在这一阶段,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缺少差异化,还是有点大锅饭的感觉,郑大河大与其他学校的经费标准几乎一样,对办学质量的评价也不够严细。
2018年,在前期生均拨款制度经验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制度完善,将省属本科高校分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综合提升高校和特色发展高校。不同类型的高校,分别实行不同的基本支出核定办法和专项业务经费分配指标体系。从发布的激励性生均支出标准来看,不同学科,不同学历阶段的标准差距很大。比如,本科生阶段,文史哲生均每年7830元,工科生均每年8330元,医学10830元,医学比文史哲高出3000元。而博士研究生阶段医学学科33630元,文史哲28630元,相差5000元。
从数字看来,能够多招研究生的学校也自然能够获得更多的财政资金,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不仅学生数多,而且办学层次高,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数量多,获得财政资金自然就多。
在基本支出方面,按专业大类的差异化生均拨款,专业培养成本越高,拨款标准越高,拨款标准乘以在校生人数,得出学校获得的拨款数额。这样的改革,受益最大的是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因为这两个学校被划归到“双一流”建设高校类型,实行单独的预算核定办法。拨款直接参照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标准,生均1.2万元核定。
在专项业务经费,把“双一流”建设的部分核心指标,例如esi前1%学科数量、国家级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立项项目个数等纳入分配指标体系,引导、支持学校以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
河南省属本科高校专项业务经费分配因素及量化指标一览表
值得一提的是,在省属本科高校专项业务经费分配因素及量化指标一览表中,有esi前1%学科数量指标,但是没有1‰学科数量指标,笔者猜测,是由于在制度制定的2018年,河南省还没有省属高校拥有进入1‰学科的实力。而根据最新的消息是,郑州大学的工程科学、药理学与毒物学新晋全球1‰学科,加上此前化学、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一共已有5个学科进入全球1‰学科。有必要对分配因素及量化指标继续完善调整,比如增加拥有进入1‰学科数量,进一步激励高校突出重点,凝练方向,集中资源,重点突破。
2023年河南高校esi前1%学科数量
河南省属高校的办学经费还是非常有限,比郑州大学为例,2023年预算以34.34亿高居榜首,但是与其他部属高校相比,差距明显。比如山东大学166.58亿、四川大学124.01亿、吉林大学104.72亿,这就难怪郑州大学被称为破产版“山吉川”。
ag凯发k8国际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