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6月17日电(记者骆晓飞、王晓薇)“全村各类牲畜减少了近一半,人均收入却翻了将近一番;过去所有的劳动力都被牛羊拴在草原上,现在超过一半的劳动力外出打工、搞经营挣钱,合作社还有了自己的商贸公司,这条路是走对了!”xru
说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带来的变化,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宁秀乡拉格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俄多感触良多。xru
拉格日村是一个有167户、864人的纯牧业村,人均草场约100亩,增收难、脱贫难问题特别突出。xru
2011年底,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这个村子以草场和牲畜折价入股的方式组建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开始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xru
目前,拉格日村除了8户牧民因草场太远而未能入社外,其余159户都加入了合作社,共整合了草场8.82万亩,牲畜6800多头(只),并由合作社重新对牲畜按类组群、草场按群划区轮牧、劳动力按技能重新分工、报酬按指标考核奖罚、收益按股分工。xru
“2013年合作社第一次分红分了54万,2014年分了79万;去年现金分红分了109万,同时还分了价值54万元的实物。”俄多说,现在全村已经没有贫困户了。xru
青海省农牧厅总畜牧师、畜牧业处处长王会林介绍,2008年以来,青海在全省组建起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961个,入社牧户达11.5万户,累计整合牲畜1015万头(只),流转草场2.56亿亩,牲畜集约率和草场集约率分别达到了67.8%和66.9%。xru
“从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生产方式向以合作社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使生产要素集约程度和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畜牧业生产关系。”王会林说。xru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畜牧水利局局长周先加说告诉记者,适度规模化经营让“良种、良料、良法”以及放养结合、合理补饲等先进技术和理念的普及有了平台。同时,依托合作社推行“以草定畜”,推行“草畜平衡”的困难也迎刃而解。xru
“以前牧民养的羊一般要长到对齿(2岁)才能出栏,而合作社通过放养结合、科学补饲,六七个月就可以出栏了。”周先加说,发展生态畜牧业让牧区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xru
同时,通过合作社集中管理经营,一批原来被“绑在”草原上的劳动力被解放出来了,而组织这些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和从事三产,让牧民群众又多了一个增收渠道。xru
王会林介绍,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载体推行“以草定畜”,从2009年至2015年,青海累计完成减畜任务570万羊单位。与此相对应,青海全省天然草场产草量则从2011年的不足160公斤/亩提高到了目前的178.5公斤/亩。xru
“以户为单位的传统放牧方式,没办法落实合理分群、划区轮牧、草畜联动等科学理念,也很难推广高效养殖、良种繁育等现代技术,只能向饲养规模要效益,对草原进行掠夺式利用,形成恶性循环。”青海省农牧厅生态畜牧业办公室主任罗增海说,生态畜牧业的路子,是高原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一场革新。xru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教授侯生珍认为,现代生态畜牧业的核心是要通过机制创新和现代科技推动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进而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协同发展,但这个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xru
“技术层面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是诸如牧民思想观念的转变、转移就业出路等问题则难度比较大。” 侯生珍说,尽管生态畜牧业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面临错综复杂的矛盾,但方向是对的,而且在青海牧区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xru
ag凯发k8国际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