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被迫还是主动选择,远程办公都不再是令人觉得新鲜的选择。
目前,国外公司的实践,已经证明远程办公不只是疫情时期的权宜之计,它很可能会与现场办公模式并存,成为主要的工作模式之一。今年一季度,在上海北京接力般的大面积居家办公热潮下,国内远程协同办公市场再度受到关注。
在此之前,国内由于疫情导致的全面“远程办公”“居家办公”实际上已逐渐退去,而利用办公信息化促进运营效率的趋势开始逐渐明显。“在线协同”,无论使用者是否见面和共同办公,都已经成为了城市产业人群的办公信息化主题。
在更远的未来,办公室也可能会在元宇宙中以新的形式出现。毕竟,当资本开始积聚,人才开始流动,办公形态将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充满想象。
一场大跃进式的变革
疫情黑天鹅并不是远程办公的起点,在2020年之前,远程办公软件(或称协同办公软件)就已经渗入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远程办公依赖综合协作、任务管理、协同文档、电话视频会议等各类软件、应用和服务的支持。
协同办公软件的范围很广,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等等都位列其中,“在疫情之前,这些工具也是维持公司日常运行必不可少的。”重庆一家设计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不到二十人的小企业,微信、qq等个人社交软件并不是办公应用,但毋庸置疑承担了大量工作沟通交流的任务,“微信一响,立刻就是工作模式”。
当然,协同办公软件的使用并不意味着远程办公的实现。早在八九十年代,写字楼的白领就亲历了无纸化办公的革新,雅虎邮箱以及早期微软office的诞生,让部分线下业务迁移至线上,当然这也仅限于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初步将人与电脑连接在了一起,可以被视为协同办公1.0时代。
协同办公2.0时代则以平台化为标志。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以云技术为底,最早一批以saas为商业模式的移动oa(办公自动化)厂商迅速爆发。一时间,大量的垂直类办公软件开始出现,比如文档写作类的石墨文档、金山文档,音视频会议类的zoom、腾讯会议;2006年,亚马逊开始以web服务的形式向企业提供it基础设施服务,通过将虚拟机和存储服务提供给开发者,用户不需要构建自己的服务器就能获取计算和存储能力。算力和存储能力如同水电煤一样方便取用,降低了企业it部署成本。
垂直工具类协同办公软件井喷 图源:企查查
在这个阶段,办公模式完成了从本地桌面到云在线的过渡,协同oa产品平台化特征日益显著,但并未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协同。受制于网络、组织、系统等方面限制,传统的办公工具大多相互割裂,无法协作,在兼顾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企业对于一款能够无缝对接多种办公工具信息的协作平台的需求愈发强烈。
2020年疫情的来临,国内协同办公市场意外迎来大跃进。2020年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多地要求灵活办公、在家办公,刺激了远程办公需求。为拉拢新用户,钉钉、腾讯会议、字节跳动飞书和华为云welink等,都在1月下旬陆续推出了不同程度的免费服务。
阿里旗下钉钉数据显示,当年2月3日全国上千万家企业、近两亿人在家办公,早上9点,钉钉视频会议功能迎来历史流量高峰。通过连续在阿里云上扩容合计十几万台服务器,钉钉才度过流量高峰期。腾讯方面也曾透露,在2020年2月10日第二波复工潮来临之时,企业微信的后台服务量上涨了10倍。相关软件渗透率也随之上升,2020年春节后,钉钉、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应用进入手机应用商店榜单前十;据极光大数据显示,春节后钉钉的日活跃用户数量是节前的7倍,企业微信活跃用户数量也有近3倍的上涨。
疫情发生后企业数字化工具使用范围变大 图源:企查查
随着疫情战线的拉长,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得不接受远程办公或混合办公模式,克服物理隔离屏障复工复产。混合办公是指员工利用视频会议、在线文档、等软件,时而远程、时而在办公室坐班的一种全新工作方式。
影响也显而易见,一方面,这种模式经过疫情的刺激与放大,在国内外都受到更大程度的聚焦与讨论,人们对于协同办公软硬件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尽管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企业上云亦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企业协同办公软件与云服务也在此后成为各家大厂的战略级业务。
如果你也即将成为远程办公大军的一员,需要给自己置办一套装备,这些产品有的是刚需,有的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在选购时很可能会遇到一些“坑”,那么这个部分我们将为大家剖析一个相对完整的ag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电脑:远程办公的核心
在这个大家下班回家都更愿意瘫在沙发上刷手机的时代,很多人家里甚至都没有电脑,即便有,可能也配置老旧且很少开机,因此如果你想认认真真在家办公的话,一台趁手的电脑就是刚需,而电脑严格来说有台式机、笔记本和平板之分,台式机适合完全不需要带电脑出门的工作类型。
而如果你即便是远程办公的情况下依然需要出门,比如拜访客户,那就建议选择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也有不少品牌宣称适合办公,但在我看来,平板电脑更适合仅有简单图文工作需求,没有pc特定软件(比如财会系统)需求的少部分工作,而且我们居家办公基本上也都需要配合键盘套才能使用,与笔记本电脑在很大程度上并无二致。所以,平板电脑基本上只能算是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补充,比如方便手绘、适合在视频会议时展示效果等等,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能当作主力办公机来使用。
而办公用的电脑无论台式机还是笔记本,对性能的要求都是一致的:尽量选择较新、较强的处理器,内存建议以16gb为门槛,硬盘则优先考虑ssd,屏幕能大则大,显示素质要尽量选择色域覆盖高、有护眼认证的,显卡就无所谓了,集显就行。这样的配置可以在未来很多年内都保证基础办公不会拖泥带水,而且可以保证长时间使用的舒适性。核心观念就是不要因为是买办公电脑就图便宜,目前市面上很多产品打着办公电脑或远程学习电脑的旗号的产品,往往就是过于强调性价比,忽视了使用舒适性和长久使用的保值性。
当然,要知道我们家里用的电脑往往不一定只是用来办公,所以如果你正好还有其他高性能的需求,比如想在家学点视频后期、三维设计、软件开发等第二技能的话,一块好显卡还是值得拥有的。
具体产品方面,如果你是电脑小白,那么我建议你考虑品牌台式机,成套方案简单明了,而且往往都有着很不错的ag凯发k8国际的售后服务规格,比如戴尔的成就3710,4299元就能拿下搭载英特尔最新12代core i5 12400处理器、16gb内存、256gb ssd 1tb hdd的机型,预装正版windows 11家庭版系统,同时还标配有线键鼠和27英寸显示器,更重要的是3年整机上门保修,出故障时可以省心不少,当然,它的商务造型可能会让一些女性用户觉得有点“丑”,但这毕竟是放在家里办公用的,如果你对外形有要求的话,不妨考虑笔记本电脑吧。
在办公笔记本产品线上,我们首推华为matebook系列,原因很简单,笔记本的性能配置呈梯队形式,很少出现某个配件明显断代的情况,现在主流价位办公本上大家基本上都是英特尔12代处理器、16gb内存和512gb ssd的配置,用料也是大同小异,所以选择办公笔记本我更倾向于着眼特色功能,而华为matebook系列最好用的恰恰就是它丰富的跨屏互联功能,可以连手机、连平板甚至连电视。
当然,matebook系列的不足在于它的跨屏互联需要使用华为品牌的手机和平板(荣耀的也可以),如果你正好在使用华为相对新款的手机、平板,那它就是最佳选择。比如最新的matebook d 16,5299元基本上搞定了所有基本需求,连摄像头都是1080p分辨率的,16英寸虽然比不过台式机的显示器,但笔记本也是可以外接显示器的啊,有需要的话也完全可以单独买一个显示器来实现多屏输出,灵活性很强。
远程办公意味着与同事或客户的沟通很多时候都需要以视频会议的形式来完成,所以摄像头就成了新的刚需。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基本上都内置了摄像头,虽然大多是720p的级别,但只要光线条件较好,纯粹作为露个脸的与会人员的话,效果也是基本够用的。但如果你是台式机用户,或者经常需要作为会议主讲人,或者需要和重要客户进行视频通话,要让对方看得清、听得明,可能就需要一套高素质的外置摄像头、麦克风系统了。
但注意,很多摄像头都会强调自己的分辨率有多高,比如全高清、2.5k甚至4k,但实际上我们在使用会议系统时是会受软件和带宽限制的,比如zoom,有3个或更多参会者时就会开启标准视频,有些配置较低的电脑只能360p,而且最高也无法达到720p。
而720p只有在一对一的视频会议、或者在更多人的会议中只针对当前发言人开放,如果想要给其他成员开通720p或全高清,还需要联系zoom官方工作人员且3个工作日后才能开通……其他的视频会议软件大多也都是类似的情况,有的甚至需要购买特定品牌的视频系统才能开启高清视频规格……所以如果你经常使用这些视频会议软件,摄像头本身分辨率的高低其实影响并不算太大,如非特殊需求,就没有必要追求高分辨率,基本上百元级的产品就够用了。
摄像头功能方面,因为是居家办公使用,所以特别高级的商用摄像头功能,比如旋转、变焦等功能其实基本上用不到,反倒是人像抠图还挺实用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人家里都有专门的书房,也并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收拾得非常整洁,而且很多正式的视频会议都不太适合大大咧咧地展出自己的家居环境,这时候支持人像自动抠图功能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可以非常方便地识别并替换背景。
作为一种软件算法,人像抠图既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软件,比如zoom、微软teams等内置实现,也可以通过obs、xsplit vcam等第三方软件实现,同时也有部分摄像头自带的软件也支持,比如罗技capture,以及华为最新一代matebook的智能摄像头。当然,也可以买一个架子在背后搭一块布来进行物理遮挡,方式方法都是很灵活的。
而麦克风方面,虽然外置摄像头或笔记本电脑都会标配麦克风,但这些麦克风往往指向性都比较模糊,即便具备出色的软件降噪效果,但录音音质始终很难让人满意,如果你只是偶尔说几句话,那倒是没有太大影响,但当你经常需要主持会议或经常需要发言的话,最好还是买一个独立的麦克风,它可以直接放在你的嘴边,实现最直观的拾音效果,具体价格方面,如果只是开会用,百元级也就绰绰有余了,还有其他直播、唱歌录音等需求的话可以考虑更高端的产品。
对于坐班工作的上班族来说,桌椅都是公司提供的,基本上不需要自己操心,但如果是居家远程办公,这些就不得不纳入考虑范围内了。
具体的产品选择,我们认为不需要追求特别高价的电竞椅或老板椅,这些高端产品虽然有更多的功能,比如靠背可以躺平、扶手高度可调、材质用料更考究等,但综合来说是针对办公室设计的,咱们在家办公只需要考虑有腰托、有头枕、方便移动、坐着舒服就行,这样的产品500元以内有非常多,而且产品设计也非常成熟,选一个销量大的品牌就可以了。
至于灯具,因为办公室有相关的国家标准照明规定,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无需担忧,但在家就不一样了,一个不一定宽敞但足够明亮的桌面无疑更让人神清气爽,而对于用台式机办公的朋友们来说,屏幕挂灯是一个很不错的考虑对象,为什么不用我家里就有的台灯?因为台灯只能摆在显示器两侧,而且会在显示器上形成反光或直射我们的眼睛,而屏幕挂灯挂在屏幕上方,不占桌面空间的同时可以照亮环境,还不直射屏幕和眼睛,办公仪式感更强,而且屏幕挂灯的价格现在也并不贵,百元级也是完全够用的。
欧美四十年办公软件积累
疫情之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协同办公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远程办公模式也更为普及。2017年前,仅美国就有超过八成企业引入了远程办公制度,有约3000万人在家中远程办公,占美国工作人口的16%-19%。而在中国,2017年仅有不到490万名员工在远程办公。
最早提出远程办公概念的是一位饱受通勤之苦的美国国家航天局雇员,名叫杰克·尼尔斯,彼时正值1973年美国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他希望以这种方式减少消耗不可再生能源。6年后,ibm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ibm在尝试远程办公后叫停
1979年为了缓解总部主机拥堵问题,ibm将远程处理器安装到五位员工家里,现代企业远程办公的雏形初现。到2009年,ibm公司约有40%的员工选择远程上班,人数超过38万。公司报告指出,远程工作模式让公司累计节省了7800万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减少租金支出1亿美元。
此后四十年间,不断有企业尝试远程办公,雅虎、百思买等知名it企业纷纷试水。但实际上,这些企业也很纠结:远程办公确实可以为企业压缩成本,但受制于通讯软件和带宽通信技术水平的局限,在线办公有很多功能长期无法实现,比如视频会议,它要求双向互动的高清晰度视频编解码,需要服务器 cpu来实时处理,是处理器和带宽资源消耗最大的业务,超过了文本、数据与语音。
尽管云计算服务在协同办公2.0时代开始普及,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能够提供最快、最低成本和最高带宽连接通信技术的载体仍旧是实体办公,各办公软件也都是以本地化服务为主。
因此,长久以来,虽然不断有企业尝试远程办公,但这一模式始终无法成为主流,对传统行业中的诸如金融、能源、服务等大企业来说,远程办公始终是一种“另类”选择。被视为“远程办公鼻祖”的ibm也在2017年废止了远程办公。
但这并不影响协同办公模式在欧美的渗透普及,大型跨国企业和知识密集型型行业成为主力。盖洛普数据显示,在ibm回归办公室的同时,全美约有25%的员工或多或少可以选择在家工作。
跨国家、跨地区企业的日常沟通和工作成为协同办公软件发展和完善的沃土,而且随着协同办公的实施场景越来越多,该领域的产业形态也日渐成熟。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世界约有6.5万家跨国公司,平均每年增长29%。
同时,欧美办公软件起步更早的市场优势开始发挥作用。完善、稳定且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的saas(软件即服务)产品是实施远程办公模式的基石,而截至2020年2月28日,美股saas公司中,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有近30家,涉及不同的垂直业务领域。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市场高度垂直化,软件基础好,能够满足企业深度理解业务和提升工作效率的需求,协同办公市场的渗透率自然更高。”中信证券科技产业分析师许英博介绍,在2020年前,很多世界知名协同办公软件厂商均来自美国,如zoom、slack等。
全球协同办公市场在疫情前亦增速可观 图源:艾媒咨询
受益于市场需求和软硬件发展,全球协同办公市场发展迅速。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企业协同办公市场规模为310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481亿美元,整体市场增速近10%。疫情催化下,知名科技大厂如苹果、微软、亚马逊、戴尔能够快速接受远程或混合办公模式也是情有可原。
国内企业加速上云
在国内,用户和企业对协同办公市场的关注则始于另一场疫情——2003年非典横行之时。
非典时期,互联网第一次成为大家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超过7800万,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这意味着,全球每9个上网用户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这一年不仅是淘宝乃至中国电子商务的崛起之年,更是中国“协同办公市场元年”。
在这期间,即时消息和邮箱等文本信息之外的音视频业务,随着视频会议的增加迅速发展,大幅拉升了视频会议设备需求。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当年视频会议系统尚不成熟,国内硬件厂商较少,美国老牌厂商polycom(宝利通)颇为受益,产品供不应求。亚太地区也是polycom在2003年唯一营收增长的区域。
2003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的增长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2.61%,人们畅想并期待着新的技术能够成为提高办公生产力的新引擎。
但在网络技术进步、通讯成本下降、中小企业数量爆发等多重利好条件下,市场却反应平淡。据idc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的增速下降到28.26%,2015进一步降至12.9%,2019年,这一数字是5.9%。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仍主要来自企业管理者对于集中办公管理便利性和工作效率的平衡。对于部分非职能岗位,远程办公或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但中国劳动力市场长久以来属买方市场,企业管理者话语权偏高,且更偏好于集中办公管理模式。
同样,在如今国内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一旦生产生活恢复秩序,人们就会回到以往的集中办公模式,远程办公的人数将大幅减少。调研机构steelcase曾在调研中提到,截止到就中国而言,2020年9月,62%的公司中约有30-40%的员工完全回归办公室,88%的公司已恢复正常营运,并正在增加或继续原有投资、扩展计划。
不过,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信息化的诉求都十分明显,在线办公软件应用也已成为现代企业运行中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工具。此外,清零政策带来的隔离需求仍在不同程度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仍有城市不断受到偶发疫情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加速了企业上云的步伐。
中国云市场稳步增长 图源:idc
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达到3124.2亿美元,同比增长24.1%;中国公有云市场达到193.8亿美元,同比增长49.7%,增速为全球各区域中最高。idc预计,未来5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会以复合增长率30.9%继续高速增长,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57.6亿美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的全球占比将从2021年的6.7%提升为9.9%。
嗅到这一市场的互联网大厂们,开始加码云业务。
大厂齐聚云端战场
这两年,在反垄断强监管、市场人口红利见顶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以往“躺赚”的互联网巨头们传统主营板块纷纷迎来降速,发力利润更高的云业务,以谋求下一业绩增长点成了不约而同的选择。
在游戏、广告业务增速齐齐走低的背景下,腾讯今年一季度的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表现相对亮眼,该业务营收占比亦首次超过游戏(不含应用宝)成为公司收入的第一大来源;在腾讯云之前,阿里云由集团输血了11年之后,在2020年之后实现盈利转正,此后便一直处于盈利状态;而华为在遭到云制裁后,也将云业务作为视为增收重点,甚至在去年喊出三年赶超阿里云的目标,这给整个中国云计算行业都带来了较大压力。
在国内公有云市场,华为2020年末追平腾讯云市场份额 图源:idc
此外,字节跳动、百度等在云市场带来的竞争压力也不容小觑。更不用说一直在细分市场深耕的云厂商们,从2020年1月起,国内云厂商优刻得、金山云、青云等陆续登陆资本市场,紫光云和浪潮云则在融资过程中,计划登陆上海科创板。
反映到云计算市场份额上,头部云服务厂商的胶着状态仍在持续。idc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腾讯云iaas(基础设施云服务) paas(平台即服务)虽然仍居于国内第二,但市场占比环比减少了0.1%。单看iaas市场,腾讯云占比10.9%,比上半年减少0.2%,被华为云反超,目前位列第三,被天翼云紧跟。在国内公有云市场,目前除了阿里云一骑绝尘,第二至四名市场份额追得很紧。
除了被迫选择新的变现途径这一原因外,选择加速抢滩云服务市场的大厂们也是出于对如今国内市场的两大机遇窗口期的看好。
首先是后疫情时代,政府和企业都意识到业务线上化的必要性。
以金融行业为例,据相关人士透露,由于业务流程稳定、对安全性要求极高,金融行业一直对上云相对保守。但在疫情爆发后传统it架构很难应付突发状况,“上海这次疫情,很多券商的保障部门必须原地值守,在公司待两个月的大有人在”。去年3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曾披露,2020年,中国银行机构、保险机构的信息科技资金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351亿元,同比增长20%、27%。
其次,在软件国产化趋势下,势必会带动更广阔的市场。在中美贸易摩擦后,在关键领域如芯片、操作系统、终端设备等软硬件逐步替换为国产产品,已经成为保护供应链安全的重点,预计带动上千亿元规模的市场。
软件国产化大势所趋 图源:中信证券
细看国内头部云服务企业,其优势也各有不同。华为最大的优势是其数十年来积累下的政企客户人脉资源,和国产软硬件替代能力;阿里云的生力军则是疫情中意外打开市场的在线办公软件钉钉,尝到甜头的阿里2020年9月决定成立大钉钉事业部,实施“云钉一体”战略,将原先分散各处的钉钉事业部、阿里云视频云团队、政企云事业部、研发saas应用构建平台的宜搭团队等全部装入其中;腾讯的强项仍然是多年积累起来的音视频能力,其企业微信具备触达数亿消费者的能力,也是不少企业选择腾讯云的重要原因。
其他云厂商为了避开三巨头的压力,多选择守住自身优势战场,错位寻求市场空间。例如亚马逊与微软目光瞄准在华外企以及不熟悉海外本土市场的出海企业身上;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则靠着遍布全国的数据中心和国资背景,满足政企客户对底层基础设施云服务的需求;在飞书打开2b大门后,字节终于在去年12月正式宣布进入云战场,主打“性价比”,试图在性能上、成本上更早的领先对手,瞄准各行业初创企业。
未来:元宇宙有多远?
国内云计算行业格局尚未尘埃落定,海外老牌科技巨头就已经开始讲述未来的故事。
戴上特制的眼镜,全息投影的会议室、产品3d沙盘、演示屏幕统统显现,参会的其他同事也以三维形态出现在你的身边。这种“头号玩家”似的办公场景出现在meta(facebook)创始人之一扎克伯格去年10月的演讲中。
元宇宙办公模式雏形
元宇宙走俏的时间正是现实社会被新冠疫情割裂的2021年:远程办公、在线娱乐等在线生活场景用户暴增,激活市场对虚拟现实的进一步想象;移动互联网增长见顶,从业者把对下一轮流量的渴求寄托于高度仿真和沉浸式体验。最重要的是,这个概念含糊不清又无比宏大,几乎所有科技企业都可以蹭一把热度,讲一个“新故事”。
这个新故事最先在办公领域有了雏形。在设想中,元宇宙时代人们可以依靠一个“虚拟形象”在3d空间内开展一天的工作,而这个梦想最忠诚的拥趸则是社交软件巨头meta和芯片厂商英伟达。
meta是元宇宙领域进展最快、投入最大的公司,致力于打造“vr ”模式,希望通过布局horizon系列元宇宙产品,实现社交娱乐功能的完善与工作场景优化,包括vr社交平台horizon worlds,vr居家平台horizon home以及vr工作平台horizon workroom。
去年,meta在北美地区开放了社交平台horizon worlds,用户可直接免费体验,不再需要邀请,这被视为元宇宙迈向现实的第一步,用户通过facebook账号登陆horizon worlds后,可以和多达20个人同时在线交流。
仅仅是迈进新旧业务交接的临界点,meta就已经耗费了上百亿美元。meta财报显示,由于逐渐加强对营收占比较小的现实实验室投入,包括硬件成本、核心基础架构投资和向ag凯发k8国际的合作伙伴的付款,导致其一年比一年亏得多,从2019年亏损45亿美元到2021年亏损超过100亿美元。
相较于应用层面,英伟达更加偏向于元宇宙硬件的底层,即虚拟空间的技术平台底座。去年4月推出了面向企业的实时仿真模拟和协作平台omniverse,宝马、爱立信、沃尔沃等众多公司都已采用这一平台。
面对来势汹汹的对手,老牌办公软件厂商微软也没闲着。去年年末,其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年终信中预测,未来两三年内“大多数虚拟会议将从2d图像转向元宇宙,一个有虚拟形象的3d空间”。在今年的微软开发者大会上,微软首次详细披露了公司在元宇宙的最新进展:在聊天软件teams、b 端会议应用mesh的应用。
据介绍,teams会议室借助智能摄像头等硬件和ai等技术已经实现了沉浸式体验,直白一点讲,就是一个3d版的腾讯会议;利用mesh工具,会议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使用个性化头像和沉浸式空间出席会议,人们可从任何设备访问这一沉浸式空间。
尽管略有成果,但“元宇宙”仍然是市场近年最科幻的投资概念:定义尚无共识,产业指向宽泛;每一块关联领域估值体系截然不同,逻辑无法互通;虽早有资本布局,仍鲜少成功案例。
在软硬件都还不完备的条件下,宣布办工场地进军元宇宙更像是一种占位行为,能否普及应用仍是看客心中的疑问。“现在所有人都在谈论元宇宙,但没人能说清楚元宇宙何时能真正落地。”一位行业分析师探访专业人士后总结,用户抵达虚拟世界的时间乐观估计五到十年,保守预期20到50年。
唯一能够确定的是,meta、微软、腾讯、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的入局,对上下游硬件及软件生态圈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头显设备是meta发力元宇宙内容生态的重要载体,meta在2020年9月发布了vr一体机oculus quest 2,起售价299美元,这款设备主打游戏功能的vr头显在新冠疫情期间大卖,改变了整个vr行业的格局。2021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达1095万台,oculus份额达到80%。oculus也成为第一家有能力左右市场走向的企业。这一成功案例刺激了字节跳动,急忙高价收购vr硬件厂商pico入局vr赛道,成为产业标志性事件之一。
以科技为辅,寻求平衡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远程办公的弊端逐渐显现。初看能节约员工的通勤时间,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员工还可能将节省的时间用于工作,提高产出。然而,沟通网络的改变意味着远程办公后,新增和删除的连接数变少,涉及能够跨部门的桥接者的交流变少。
发表于 nature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6万多名微软员工在2020年前6个月的工作通讯数据,结果发现,全公司范围的远程办公导致员工的协作网络变得更加静态和孤立,全局交流和同步交流变得更少,这意味着在同事间分享新信息变得更困难。
在这种负面影响下,曾经喊出远程办公常态化的科技公司,也开始软硬兼施吸引员工“重返办公室”。去年8月祭出堪比度假的现场办公福利后,谷歌公司又宣布选择永久性转为居家办公的员工可能会面临减薪,苹果、微软亦有相似措施。
不过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给了人们新的期望——人们期待元宇宙能带来不一样的办公场景,复刻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感。但在此之前,如何平衡员工满意度和经营决策效率依然是一个长久的议题。
ag凯发k8国际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