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经过3年多探索,以股份制改造为核心,推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引导当地牧民转变生产方式,优化草场环境,无论从牧民增收还是生态保护来看,青海探索生态畜牧业发展新路初见成效。dvc
减牧不减收:草场利用提质增效dvc
“原来羊是一年一胎,现在通过合作社集中舍饲、高效养殖,可以达到两年三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白龙梅朵合作社理事长七十八说。记者了解到,合作社建立后,牧民以草场、牲畜折价入股,集中养殖,并与高校合作,引入先进养殖技术。dvc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办公室主任马金云说:“春季休牧、夏季游牧、秋季轮牧、冬季自由放牧的方式可以在不减产的同时保证草场的生态平衡。”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确定草场载畜量,明确规定划区轮牧草场面积、放牧顺序、放牧周期和分区放牧时间,可以做到“减牧不减收”。dvc
记者在兴海县看到,这里以原有畜牧业为基础,形成了从牲畜饲草料到有机畜牧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兴海县有机畜牧业技术示范园区内,工人们正在有机菜子油生产线上忙碌着。兴海县农牧局副局长才旦加说:“在园区内,不仅进行牛羊养殖,菜子油、青稞饼干、羊毛被等畜牧产品深加工也是创收的一部分。”才旦加介绍,在兴海县河卡镇河卡羊场实施了“燕麦 油菜”混播种植3000亩,燕麦用来满足当地养殖业饲料需求,油菜则被用来提炼优质有机菜子油。此外,利用畜禽粪生产的有机肥,年产量可达到5万吨,从而实现种养结合、优势互补。dvc
“好的产品还需要有好的销路。”才旦加说,目前当地通过建立“青藏驿站”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打通了销售网络,2017年该园区年产值达到350万元。dvc
减畜不减收:草地生态有效恢复dvc
传统畜牧业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曾导致当地草场严重超载、生态不断恶化。记者在青海各地走访发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通过先草后畜、以草定畜的入股方式,从制度上防范了超载过牧。同时,通过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推广,从手段上保障了群众减畜不减收,实现了草地资源的科学平衡利用。dvc
七十八说:“原来我们这里的草场,一到冬天就光秃秃的,现在都长了草,这是生态畜牧带来的另一大好处。”通过舍饲和轮牧养殖的方式,草场能有足够时间进行自我生态恢复。dvc
过去,由于过度放牧以及人工破坏,草原上形成了大面积的荒化区域——黑土滩。伴随生态畜牧业的推广,草原黑土滩治理、生态修复也在青海各地有效开展。青海省草监部门检测数据显示,近5年来黄南藏族自治州拉格日村草场草产量提高10.5%,植被盖度从60%提高到80%,鼠害有效洞口降至原来的三分之一,百亩草场载畜量减少了2.02个羊单位;黄南州泽库县68万亩黑土滩减少到17万亩,120多名靠乞讨为生的“生态难民”消失。dvc
抱团促增收:牧民稳定脱贫致富dvc
“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收入增加了。”祁连县达玉合作社社员赛什吉加说,加入合作社后他的年收入翻了一番,达到15万元。牧民收入的增加与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息息相关。dvc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通过实行统一经营、按股分红的运行机制,建立定性量化的扶贫帮困制度,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后普遍通过项目配股、劳力培训就业等,与其他牧户一起参与生产和分配,享受到股权收益,实现了稳定脱贫。例如,2008年以前,梅陇村是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天峻县62个牧业村中最贫困的村,共有32户贫困户,成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后,2015年已全部实现脱贫。dvc
生态畜牧业股份制合作社,已成为牧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016年,青海省农牧民人均收入达8519元,同比增加747元,增长9.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0个试点合作社社员人均收入10362元,比其他农牧民平均水平高1843元,高出21.63%。dvc
青海省农牧厅副厅长马德清说,下一步青海将继续强力推进生态畜牧业股份制合作社改造,继续深入做好从单一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发展转变,努力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协调共赢。dvc
ag凯发k8国际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